English

农村音乐教育的误区及对策

1999-05-26 来源:光明日报 徐敦广 我有话说

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,受到了中央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。但纵观全国音乐教育的现状,喜中有忧。喜的是,我国音乐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,忧的是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、形式上,在领导及教师、家长的思想认识上都存在着“误区”,使得农村的音乐教育没有更好地发挥其教育的作用和功能。

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虽说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,但大部分学校不能按教材完成教学内容,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。有些地方音乐课堂几乎是流行什么就学什么,而且是“口传心授”,不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、技能的学习,音乐课成了流行音乐的“唱歌课”,歌曲的内容也不加以筛选。笔者1998年回辽宁乡下看望亲人,路过一所小学,从校园里传来阵阵歌声,由于我是搞音乐教育的,处于一种惊喜,使我不由的停下来,细细听起来,结果传到耳朵里的是“我总是心太软,……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”,使我无奈地摇摇头。试想,如果音乐教学都是这样的课堂,音乐教育功能怎么实现呢?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、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。教材上所选用的歌曲,思想内容都是健康向上的,能给人以启迪,催人奋进的作品,而现今所流行的歌曲,这样佳作是屈指可数的。我们不是说这些歌曲不好,至少不宜搬到课堂上来教唱。当然适当选唱一些教育性强的流行歌曲是可以的,像《妈妈的吻》、《中国娃》等。这种流行什么唱什么的音乐课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,它不但没有达到美育的目的,而且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,与其说是音乐课,倒不如说是对学生精神上的污染。

农村音乐教育的这种流行音乐的“唱歌课”,决定了它的教学形式是单一的,使得学生、教师不断地追求流行音乐里的通俗歌曲,使得中小学生中出现一批“追星族”。他们唱着通俗歌曲,心里上感觉到了一种满足,音乐教师因为学生的这种“满足”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及技能、音乐欣赏的教学,使农村许多学生不懂音乐的基本常识,不识谱,不知道《国歌》词、曲作者是谁。这是音乐教育的可悲之处。

农村音乐教育的另一个误区是学校领导、音乐教师及家长的思想认识模糊。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,教师认为可上可不上,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,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。近年来,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里,搞了一些音乐实验班,经验表明,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很强,而且学习成绩也比普通班级高。当前,要搞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,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:

一、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中、小学音乐教育摆到议事日程上来,使“小儿科”的音乐课成为中、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二、国家应采取为农村定向培养音乐人才的对策,加速农村中小学在岗音乐教师培训,使农村中小学能有一批音乐素质高、懂音乐教育、责任心强的音乐教师。由于农村缺少音乐教师,因而形成音乐课谁都可以上,使一些不具备音乐教师素质的人来承担音乐教学,影响了教学质量,很难完成音乐教学内容,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在岗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、思想素质。我国的师范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,大部分学校都设有音乐专业,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,建立农村在岗音乐教师培训网络;以几所师范院校为重点,各院校为辅,在各县建立培训基地,各院校教师定期深入基地进行培训,除了对进行专业理论、技巧进行培训外,要开设教育学、心理学、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。培训结束,经过考核发给音乐教师资格证书,使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化、正规化。

三、建议教育部门编写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统编教材,使农村音乐教育具有农村特色。在编写教材上,要多选用优秀民歌为主。这些优秀民歌音乐艺术中最纯朴动人,最有生活气息的艺术珍品,容易让学生备感亲切,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。欣赏教学,也应选用优秀民歌、民间器乐曲作为谱例、欣赏曲。另外,还要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,增加一些音乐游戏,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,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,有乡土民族特色。

四、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。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。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,没有录音机、没有电视、没有钢琴、风琴,这些现代化的设备,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。因此,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,改进教学设施。

(作者系东北师大音乐教育系教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